麻杏石甘汤与银屑病 麻杏石甘汤皮肤病
一例乱用中药草引起的严重肝损伤
一名47岁妇女因服用中草药治疗甲状腺结节,导致严重肝损伤。经过检查,排除了病毒性肝炎、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其他代谢、遗传性肝损伤疾病。肝穿刺病理检查显示为典型的药物性肝损伤,且有严重肝纤维化。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:我国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占比高达20%40%。
具有肝毒性的中药举例:金钱草:金钱草是常用的消炎、解毒、清热的中药,但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肝损伤。乌头:乌头具有镇痛、祛风、祛湿的功效,但同样存在肝毒性,过量或长期使用需谨慎。旋覆花:旋覆花常用于清热解毒、祛湿止痛,但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肝损伤。
当药物进入人体后,最主要的代谢、解毒场所就是我们的肝脏,如果药物是有毒性的,那么肝脏是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器官。有些药物经过肝脏的分解代谢后的产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。这种药物同样也会引起肝损害。
服用雷公藤泡酒后,可能出现乏力、尿黄等肝损伤症状。如不及时治疗,肝功能可能严重恶化,甚至发展为重症肝病。案例警示:上述案例中,患者因听信民间医生使用雷公藤泡酒治疗关节炎,导致急性肝损伤。此案例提醒公众,不要盲目相信民间偏方,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草药。
其在皮者汗而发之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提出了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的治则。这是表证辨证治疗的发源。
临床应用汗法,多遵从《内经》「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」的指导原则。笔者曾以汗法治一银屑病10年病史,急性爆发患者,效果良好。 乔某某,男,19岁,2009年4月25日初诊。 因慢性银屑病急性泛发2月余求诊。
桂枝汤的立法原则是“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”,属于汗法,主要功能是解肌发表、调和营卫。 桂枝汤的主治对象是外感风寒表虚、营卫不和的证候,临床诊断重点包括恶风、发热、汗出和脉浮缓。 小建中汤的立法原则则是“治寒以热”和“寒者热之”,属于温法,主要功能是温中补虚、和里缓急。
这首经方是治疗皮肤病的“万金油”——扎针埋线治疼痛
此案证明了当归芍药散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有效性和灵活性。综上所述,当归芍药散作为一首经典的经方,在治疗部分皮肤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疗效。然而,它并不涉及扎针埋线治疼痛的内容。对于需要扎针埋线治疗的疼痛问题,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。
扎针埋线治疼痛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,通过刺激穴位,调节人体气血运行,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。这种方法与酸枣仁汤在适应症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。酸枣仁汤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等神志类疾病,而扎针埋线则主要用于治疗疼痛等躯体症状。
叶天士提出的“辛苦通降”法则,是临床治疗的法则之一,其药物组成包括五味药,分别是黄连、黄芩、半夏、干姜和枳实。黄连和黄芩的性味为苦寒,可以治疗上部郁热和胃中热结;半夏和干姜的性味为辛温,可以去胸中痞满和宣通内郁的痰浊;枳实则可以逐痰水破结实,治疗胃中不和发热的病症。
桑皮三钱(约10g):清肝泻火,适用于狂躁症状。苏子四钱(约15g):虽然传统功效中未提及治疗精神疾病,但在本方中可能发挥特殊作用,需进一步研究。甘草五钱(约15g以上):甘草在此方中用量也较大,起到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的作用。
中医思维的核心在于“天人相应”与“取类比象”。这两点构成了中医思维方式的基础。在实践中,中医师会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状态联系起来,通过类比自然界的事物来理解和治疗疾病。
扎针埋线治疼痛:彭静山在行医生涯中,特别擅长运用扎针和埋线疗法治疗疼痛。例如,对颈部病症的患者,他通过辨识经络并采用提插泻法等针灸手法,成功治愈病痛。妇科与内科贡献:除了针灸治疗疼痛外,彭静山还在妇科和内科方面有所建树。